《水浒传》中古今称呼之异

了解《水浒传》,其实我是先从98版的电视剧开始的。武松、鲁达、林冲等等角色,连同刘欢的《好汉歌》,在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可真正着手看小说文本,体验一把文本阅读的原滋原味,是打今年10月份开始,断断续续至今方才阅读完毕。在此,的确不得不赞叹施耐庵和罗贯中的叙述手笔,以及流传多年的口述水浒的故事原本,让人体会到一种持续阅读的享受。心中在想,如果写学术论文也达到这种讲故事的水准,水平自是一流了。

此文将描述四个如今耳熟能详的称呼。阅读之时,慕然发觉这些称呼其实在大宋年间就已使用,只不过古今字意不同罢了。

  • 博士:《水浒传》中最早的“博士”称呼出现在第二回“史大郎夜走华阴县,鲁提辖拳打镇关西“。九纹龙史进打闹史家村后欲投靠王进教头,在华阴县进入一个茶坊打听王教头的消息,其中出来应答者便是“茶博士”,包括后文柴进等人入东京打听李师师时也是茶博士指路。如今的“博士”称呼显然是指最高一级的学位,但在古代其实是对茶坊伙计、手工艺者的尊称,又逐渐称为师傅。所以,“茶博士”,“酒博士”古自有之,只不过“酒博士”或许可以套用当今国内的怪现状,旧瓶换新酒后的“酒博士”估计依旧适用。</li>
  • 学士:说完博士,谈学士。当今“学士”亦通常指学位的一种,多为低级或者最初级的学位。“学士”最早出现在《水浒传》楔子中:……[仁宗天子]急令翰林学士草诏一道,天子御笔亲书……,及第二回董将仕把高俅转荐到小苏学士处,以及后续的“太白学士”、“宣表学士“和“秘书学士”,文本中提到多次关于“学士”的称呼。根据汉典的详细注释,南北朝之后,设置以学士为司文学撰述之官。唐代翰林学士亦本为文学侍从之臣,因接近皇帝,往往参预机要。宋代始设专职,其地位职掌与唐代略同。明清时期亦置有学士之官职。因此看来,古代对学士称呼还是相当泛的,只不过现在把它仅指学位的一种了。
  • 教授:水浒中的智多星吴用便是众人尊称的“吴教授”,是对私塾先生的尊称,也泛指能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人。现今“教授”是指高等教育机构中教师的最高级学衔,至于网络上更多新生代的衍生义就更丰富了。
  • 书记:在当朝书记一把手的年代,看看《水浒传》中书记是谁?鲁达进入五台山大刹时见“面前首座,维那、侍者、监寺、知客、书记,依次排立东西两班“,以及鲁达出家时,是书记僧填写了鲁达的度牒,以及后续鲁达到瓦罐寺时一开始不愿去管菜园,结果知客对鲁达说到:“僧门中职事人员,各有头项。且如小僧作个知客,只理会管待往来客官僧众。只如维那、侍者、书记、首座,这都是清职,不容易得做……” 看来古时想当任一个书写,从事文书的人员,也是不容易啊!
  • 院长:《水浒传》第三十七回“……便是吴学究所荐的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戴院长戴宗。那时,故宋时,金陵一路节级都称呼做‘家长’;湖南一路节级都称呼做‘院长’”。据汉典介绍,“院长”是宋元时对地方狱吏的尊称。在唐代,“院长”是御史、拾遗的别称,同时亦称翰林院学士承旨为院长。由于杜甫曾任拾遗,故亦称为院长。院长还指书院的主持、主讲者,即山长之称谓。古代小说中也常常称呼仆从为院长。对比古今,院长的称呼变化还是相当大的!

读起明清小说,总感觉一点是词汇量不够,许多专有词语还得查字典。可看眼下很多畅销小说,词汇量明显减少。或许是现当代的书面语言更加浅显易懂,剔除了许多古文乃至白话文中较为偏僻的字词,抑或是当朝文人词汇退化,难以写出浅显易懂的作品了。语言实际上是沟通的工具,如何用最精炼的字词表达最多的信息量,这是需要极强的文学水准。比如自我介绍时,说“我是爸爸妈妈唯一的儿子”比较普遍,或许用“我是独子”四个字就可以代替。现在的畅销小说中,精炼的文风很难寻找得到。若想在三句话中不提到“的”字,似乎都是相当困难,可是在《水浒传》乃至四大名著及许多以白话文为载体的小说中,可以在一节,甚至两三节都不出现一个“的”字,却依旧把文意表达得淋漓尽致,这或许已成为一种失传的“绝技”。短小精炼的语句,回想起学术论文的写作,道理是如出一辙。

此处再列几个《水浒传》文本自我感觉比较有意味的词,有兴趣可以捣鼓一番,或许会有新发现:剪佛、十八九岁的妇人、投名状、黄汤、推金山,倒玉柱、剪径、越狱、溜骨髓。

斯幸峰 /
本博客使用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授权条款 博客分类 阅读  博客标签 书记  博士  教授  水浒传  称呼  院长